电 话:86 0574 62532169
联系人:张先生
手 机:13780023546
在相继经历了被亲生父母抛弃、养父母双双亡故、被同学霸凌、被老师性侵、寻亲成功后被二次伤害、媒体扭曲事实和网络暴力这一连串厄运后,15岁男孩刘学州以自杀告别了这个充满恶意的世界。
刘学州过世后,关于他的更多信息被挖掘出来,原来他曾经做过抗疫志愿者,他曾努力勤工俭学这么小就有了一笔存款,他其实非常坚强,比大多数人都要坚强,他是想要对抗命运好好过这一生的,只不过一个孩子的抗压能力毕竟是有限度的,所谓“刚极易折”的老话,又一次得到了印证。
这些天我还经常在社会新闻的评论区看到这句话:“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为什么一个人会接连不断地遭遇厄运?为什么这样的厄运总是会降临到一个看上去品质优秀的人身上?更让人不解的是,为什么,这样一个接连遭遇厄运的好人,到头来还要被舆论围攻和伤害?
这些问题太沉重也太难解了,但我还是想试着解解看。怎么解呢?我想到一个和刘学州有着相似身世的明星——尊龙。
头一次知道尊龙的身世时,我大吃一惊,难以相信。看过电影里面的尊龙,他的眉眼,他的体态,他的神采,就觉得他一定是出身于大富之家,从小养尊处优,如此才能修炼得那一身饱满雍容的贵族气质。可实际上呢,完全相反,尊龙是个孤儿,从出生开始就孑然一身在浮世飘零,饱尝人间各种悲苦。
厄运在他童年时就是密集到来的:在香港出生后被父母抛弃,由一个贫穷且身负残疾的中国女人收养,而收养的原因,是按当时香港政策,收养弃婴可以领取补贴金。养母自己的生活就很艰难,于是常常把苦闷发泄在尊龙身上,对他动辄打骂。
后来等他长大一点,养母看他身体条件不错,就把他送到戏班子里。那时代的戏班子管教严格,就跟电影《霸王别姬》里展现的一样,班主师父可以对弟子随意打骂。同时因为他的外形有点混血感,又是孤儿,在师兄弟中也是被排挤的对象,常常受到各种霸凌。
这条路径看似很励志,但是也不要忽略了其中对尊龙的各种限制掣肘。身为华裔演员,在美国是很难得到机会的,好不容易得到一个小角色,还常常带有美国人对华裔的种种刻板印象。《末代皇帝》因为题材适合,制作班底又出色,终于给了尊龙一次大放异彩的机会,尊龙也完成得很好,把一个被动承受历史转折的皇帝形象丝丝入扣表现出来,那种孤独凄凉的被抛弃感,和尊龙自己的命运也有一定程度上的吻合。但是在那届奥斯卡,《末代皇帝》这部电影连获多项大奖,尊龙却连一个男主的提名都没有,这也体现了身为华裔演员而必须承受的不公平竞争环境。
《末代皇帝》这样的机会可一不可再,尊龙应该也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想要回国发展。按道理,一个已经有了国际知名度的华人影星,回中国发展理应是前景一片大好,就等着各种一线资源砸过来吧。可是并没有,后来等着尊龙的,又是一连串的厄运,将他的演艺之路几乎堵死。
先是《霸王别姬》换角风波。这件事我已经看到了好几个当事人描述的不同版本,这里我尽量客观一点讲吧:程蝶衣这个角色,原著李碧华一直都希望张国荣演,但张国荣经纪人觉得角色形象有点敏感就不想让张国荣演,于是片方又考虑请尊龙,尊龙本来就有京剧功底,又有国际影响力,不管出于哪方面考虑都是合适的,尊龙自己也很有兴趣,一口答应下来,都在家练习旦角准备上了,但是电影制片人徐枫又觉得尊龙外形太硬朗,旦角扮相不如张国荣柔美,而张国荣那边又逐渐做通了工作,答应说可以演了。就这么一来二去一团乱麻之后,尊龙就成了牺牲品,好好的角色没了,之前的准备都白费了,陈凯歌和徐枫对外还说了各种推卸责任的话,最过分的就是不知怎么传出尊龙是因为耍大牌漫天要价才丢掉这个角色。
可想而知,这些消息对于敏感自尊的尊龙会是多大的打击。现在一说起《霸王别姬》换角,很多人就会想到尊龙耍大牌,太扯了!一个心心念念想要回到祖国演出梦寐以求角色的演员,怎么可能会因为任性耍大牌就把角色丢掉?
好恨啊,真希望那个时候能有个人去提醒一下尊龙,让他看清楚邓建国在国内公众眼里的形象。可是晚了,我们只能看到这样的结果:尊龙在国内连演了三部大烂片,角色要么是根本不适合他的农民,要么是因循旧路毫无诚意的皇帝。他的演艺口碑就这么被迅速消耗掉了。
同时因为尊龙不了解国内的舆论环境,性格又比较单纯天真,说话直来直去,那段时间的媒体形象也很差,比如他会直接说陈凯歌的坏话,还有他出演的电影《自娱自乐》导演的坏话;
另外因为中国演艺圈和美国演艺圈有很多习惯上的不同,他本来只是提出自以为很平常的要求,但是在国内一些人看来就比较过分,然后传出去就成了“耍大牌”。如果邓建国真的把他当朋友,就应该提醒他,而不是放任他的口无遮拦,还疯狂炒作他跟陈冲的绯闻,让他的公众形象一路下滑,各种“过气”、“情商低”、“没艺德”之类的难听话都出来了。
就这样没几年,尊龙在中国的演艺事业就以失败告终,带着累累伤痕回到了美国,最后选择彻底退出演艺圈隐居加拿大。等时间拉长,大家又纷纷记起了他巅峰时期的盛世美颜,把他当成一个传奇来看待,而忘了他在中国发展时的种种尴尬处境。直到最近,因为一张社交平台流传的尊龙69岁近照,很多人又纷纷哀叹男神迟暮。
用这样一句话概括尊龙这个人——“自爱自重但内心又十分自卑脆弱,复杂又神秘、任性又孤傲,不易琢磨的千面人。”这应该是一个比较靠得住的评价。
那次失控之后,尊龙就和断掉了联系,的理解是,“他的自尊心、他的职业操守、他的歉疚感、他的孤傲和任性都不允许他作任何解释。我想他根本就不知道该如何处置和面对,而选择了逃离。”
他不只是逃离了朋友,也逃离了事业,逃离了娱乐圈,逃离了种种感情,逃离了种种人与人的关系,选择了独自一个人活着,他给自己取的名字好像就是他的宿命:Lone。
他是无数人眼里的男神、传奇演员、人类的精华、造物主的恩宠……从天资条件来看,他或许是幸运的;可是从命运来看呢,他又确确实实一路遭受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厄运。
回到开始我提出的那几个问题,为什么“麻绳专挑细处断,厄运专找苦命人”?为什么一个品质优秀的好人会接连不断地遭遇厄运?
或许是因为,命运就是环环相扣的,一开始的初始设置,会一直影响你的一生,让你避无可避。起点线上已经与人落差太大,哪怕后来你远走国外,哪怕你暴得大名,哪怕你天赋异禀,哪怕你勤奋努力,可是命运最开始遗留的那些问题,还是会在你奋力向上的时候拖累着你,在心头种下永恒的阴影。
尊龙对说过这样一句话:“我没家,没父母,没名字,没读书,没童年,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我不懂,只能老老实实做人,尽量对人好。”
可就是因为童年缺乏家庭温暖和爱的教育,他长大后就会严重缺爱,而且即使当爱来了也不懂得如何处理,进入演艺圈后,又因为不懂处理各种关系,导致事业发展严重受阻以至于彻底停滞。
我的答案是,舆论就是不长眼的,尤其是在当代互联网,巨量的信息和意见交叉在一起,各种视角盘根错节,必然就意味着混乱失序。不管什么人,只要你身处聚光灯下,就会遭遇各种莫名其妙的评价。宋小女,奔走解救蒙冤入狱的丈夫,够正面积极了吧,照样有人骂,骂得她在家哭。因为救朋友而惨死异国的江歌,她妈妈为讨说法不屈不挠打官司,够感人肺腑了吧,也有人骂,骂得江歌妈妈愤而起诉网暴她的网友。而那个忘恩负义的刘鑫,竟然还有自己的粉丝支持者呢。
比起那些因为瑕疵而被网暴的人,这些无辜的好人内心会更难平息,更难承受,他们会觉得分外委屈、不平。想想吧,如果一个人遭遇连番厄运但依然选择做一个好人,那么他的自尊心必然会是无比强烈且敏感的,他的眼里必然是揉不得沙子的,也许支撑他全部人生的力量就来源于他内心的道德洁癖,就是“我虽然不幸但我内心比你们高贵”的信念。这个时候,你还去诬陷他,栽赃他,往他身上泼脏水,这就是把他往死里推啊。舆论先将他的形象扭曲放大,然后他又会将舆论的力量放大扭曲,就这么层层堆叠,形成难以挽回的伤害。
常常都是这样的,一个人看起来有多坚强,他的内心就有多脆弱,坚强与脆弱就是一体的两面。
尊龙好在还没碰上此刻愈发泥沙俱下的互联网,在此之前就已经全身而退了。而刘学州以自己的死,终于唤醒社会还了他一个清白,但一个年轻正直的生命毕竟是失去了。
以后,相似的事情想必还会重演。我能说什么呢?呼吁大家慎重发言多关爱那些不幸的人吗?没有用的,说什么我都觉得无力。
我唯一能给出的建议就是,每个人在走进聚光灯成为公众人物之前,都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现在的孩子一懂事就已经要面对互联网了,这是一个无可改变的事实,那么学校就应该及时反应,对孩子们开展互联网方面的教育,告诉他们应该如何利用互联网,又该如何面对互联网给自己的反馈。
你要么去接受事实,接受人性的美好与丑恶都会聚集在那里,并且被放到最大;如果接受不了,那就避开吧,不要让自己搅和进去了。就像尊龙,经历了,感到不适,然后逃离,去过自己可以接受的生活方式。
人这一辈子,很多东西都没得选的,但你至少可以选择独善其身,坚持自尊,并且坚持做一个好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